最新消息NEWS

2024/03/23 【台灣十大癌症死因 消化系疾病囊括四項 逾千名專家學者齊聚高醫探索保肝護腸健胃新趨勢】環球日報社 World News Media

【記者廖銘瑞/高雄報導】 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中,消化系疾病占了四項,包括大腸癌、肝癌、胃癌及胰臟癌等,其中大腸癌更長年高居男性癌症死因榜首,發生率為亞洲之冠。如何保肝、護腸又健胃,成為民眾關心的問題。逾千名國內外消化系專家學者,今(23)日齊聚高雄醫學大學探討消化系醫學最新發展趨勢,期能幫助國人遠離癌症威脅。

由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及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共同主辦的2024年消化系聯合學術演講年會,23至24日在高雄醫學大學登場,邀請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陳建志及高醫大校長楊俊毓分別蒞臨現場及為文致賀。

此次年會以「消化系醫學最新進展與觀點(Cutting- edge advance and perspective of gastroenterology)」為主題,共同研討AI科技在消化醫學的運用、免疫細胞治療及微生態在癌症治療及再生醫學的新進展,以及胃道腫瘤、膽胰臟疾病、B肝、C肝等治療新趨勢,是新冠疫情解封後首次實體盛大舉辦,讓國人見證台灣與世界消化系醫學的蓬勃發展。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指出,消化系疾病不只在台灣,對全球人類生活影響甚鉅,包括胃癌、肝癌、胰臟癌、大腸癌、食道癌等,若把口腔疾病也算在消化系的一部分,那麼十大癌症死因中就有六個屬於消化系醫學領域,不容小覷。

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全球年輕化的世代效應已浮現,據台大醫院邱瀚模及亞東醫院李宗熙兩位醫師的分析,近20年來,50歲以下大腸癌發生率增加近30%,其中台灣發生率更高居全亞洲之冠,超越日、韓,甚至美國,高居全球前三名。這些年輕族群檢出大腸癌時,高達70%已處於癌症的第三、四期,錯過最佳治療黃金時間。
 
胃腸科醫師除期盼政府篩檢年齡從50歲下修到45歲外,也呼籲民眾養成正確飲食、規律運動、定期篩檢、控制體重及拒絕菸酒檳榔等習慣,唯有透過健康生活才能降低罹癌的風險。

台大吳明賢院長預測,未來10年消化醫學,隨著基因序列分析、腸道菌培養及人工智慧等技術進展,勢必朝向精準醫療和智慧醫療發展,同時AI在影像診斷、病理分析等領域的應用,將提高診斷準確性和效率,微型胃視鏡技術也將使治療更為輕便和無創。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邱正堂表示,隨著科技進步,高解析度內視鏡把病灶放大,並透過染色方法凸顯病灶,藉由AI大數據的判斷,協助醫師判斷是良性或者壞的瘜肉,讓患者獲得較好的預後、生活品質與照顧,因此近10年,台灣在胃癌、食道癌或大腸癌的死亡率,透過內視鏡協助而大大降低。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會長、高醫岡山醫院院長吳登強表示,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伴隨而來的失能照護需求殷切,再生醫學日益重要,透過幹細胞治療、生物、免疫及外科癌症的整合療法,提出新的老年醫學解方,如俗稱「呷賽治病」的「糞微菌叢植入術」,對藥物開發、癌症治療、再生醫學、器官修復等領域,將有無窮無盡的可能,讓長者延年益壽。

    「台灣內視鏡AI時代已經來臨!」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會長、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說,隨著AI技術進展,內視鏡不僅能進行更精準的腸胃道疾病篩檢診斷,更能直接根除早期癌灶,成為協助內視鏡醫師臨床治療的最新利器;其他如治療胃食道逆流的ARMS/ARMA技術,內視鏡減重手術的最新進展等,都可從此次演講年會窺得全貌。而國內外研究文獻近年來均提出環境因子(如空汙及重金屬)對腸胃道微生菌的影響,恐引發全身性疾病,也呼籲有關單位重視相關議題。

113年消化系年會今起一連兩天在高醫大登場,郭昭宏(左起)、邱正堂、吳明賢、吳登強等國內胃腸科名醫齊聚一堂。(高醫體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