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2022/05/19
【大同醫院加強清消勿讓公廁成為防疫破口 感染科醫師建議上廁所把握五大原則】環球日報社 World News Media
【記者廖銘瑞/高雄市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民眾除了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外,環境清消及執行手部衛生也是防疫措施重要一環,尤其是公共場所的環境設施,經由許多人使用碰觸,更需要定期清消,使病毒不在環境表面殘留。
針對醫院中民眾最常使用的公廁,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也注意到這一個部分,因此除了加強醫院環境公廁清潔頻率,並經由ATP冷光反應檢測(adenosine triphosphate)客觀數值呈現環境病菌數量,檢測民眾使用公廁最常接觸的環境表面點之菌落數,發現在環境清消前菌落數最高(≥500RUL)的物件表面分別是水龍頭、擦手紙架旋鈕、公廁門把、坐式馬桶坐墊及洗手乳壓把,而這些物件表面在定時清消後菌落數均可降至200 RUL以內。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職業安全衛生室主任沈駿緯表示,為提供民眾潔淨舒適且安全的如廁環境,除將門診公廁清消頻率提高為每小時1次,更加強公廁通風,全面設置感應式水龍頭、抽取式捲筒衛生紙等免接觸設計以降低了交叉感染風險,並提供公廁馬桶坐墊消毒液,讓民眾在如廁前可以先利用消毒液將馬桶座圈清潔,確保如廁安全。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感染管制室主任陳惇杰提到,廁所內一樣有傳播風險,若使用公廁請民眾務必配合公廁使用場所防疫規範,上廁所也要遵守防疫準則,所以當在在外使用公廁時亦須要提高警覺。陳主任提出五大自我保護的方法,包括上公廁全程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離等候,避免直接碰觸門把、沖水按鈕等廁所內的高污染表面,沖水前先蓋上馬桶減少氣溶膠逸散,如廁後勤洗手,也要把手擦乾後,建議最好再使用酒精消毒雙手,不碰眼口鼻。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傅尹志指出,新冠病毒防疫期間,公廁的傳播是一個風險,應有警覺做好防疫,但不必過度恐慌,全程皆佩戴好口罩、勤洗手,便有助確保安全。做好自我健康防護,以降低感染風險,共同抗疫。
圖:公廁ATP冷光反應檢測採樣分析。(大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