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NEWS

2022/07/22 【衛福部衛政及社政首長聯繫會議 再爭取籌設金門縣放射腫瘤中心經費 1.5 億元】環球日報社 World News Media


【記者王嘉瑜/金門縣報導】

衛生福利部每年辦理 3 次全國性衛政及社政首長聯繫會議,本年度第 2 次會議於 7 月 21 日及 22日移師金門辦理,會中專題報告由社會處董燊處長報告「金門縣社福佈建探究」及衛生局李錫鑫局長報告「金門縣醫療現況與展望」。衛生局之簡報中,回顧了近年來金門醫療的瓶頸與突破,並特別指出,未來金門醫療應正視轉診議題,尤其是重症中最辛苦的癌症轉診治療,是中央與地方政府要共同面對的發展課題。    

金門鄉親轉診赴臺就醫一年約 1 萬多人次(3,200 人),其中因癌症赴臺居首位,佔 43.7%,約4,600 人次(870 人)。經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腫瘤個案接受放射線治療約佔27%,故推估金門縣平均每年約有 235 人有其需求。針對癌症的在地化治療,現金門縣已開辦化療,惟尚未建立放射線治療相關設備;然癌症治療方式,手術、化療、放射治療,缺一不可。

目前金門縣罹癌患者之放射治療,僅能透過轉診方式赴臺接受放射治療,除經濟成本外,患者舟車勞頓、路程增加感染風險,或遇天候因素,候機煎熬以及陪同家屬沉重的心理壓力均是無法估計的負擔。

金門縣政府為進一步完善在地急重症照護,使金門縣罹癌患者能在地獲得適當治療,減輕轉診造成之不便,縣府持續與中央溝通,再次於 7 月 21 日移師金門舉辦的全國性衛政及社政首長聯繫會議中,提案爭取補助建置經費新臺幣 1 億 5,000 萬元。這是我們金門未來最重大的醫療建設之一,也是金門縣政府向總統建言之醫療建設。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培養人力、增進設備、提昇醫療規模和品質,積極強化以金門醫院為核心之在地化醫療,為規劃金門醫療產業的重要策略。過去因醫療量能不足,許多急重症患者須輾轉透過一般民航轉診、軍機轉診或緊急醫療轉診之方式遠赴臺灣本島就醫。為強化金門在地醫療處置實力,落實醫療在地化,金門醫院於 104 年 11 月 20 日正式成立心導管室,自心導管室啟用後,心臟相關疾病患者緊急醫療後送赴臺治療比率自 103 年之 37.5%降至 111 年 1 月至 4 月之 8.3%,下降29.2%。而緊急手術醫療的部分,自 105 年 11 月起由臺北榮民總醫院全時支援金門醫院(IDS 計畫),提供頭部外傷及顱內出血病患手術治療,迄今已有 203 位顱內/腦出血病患於金門醫院接受開顱手術,節省約 1 億 150 萬元之緊急轉診費用。

另外,在金門縣醫療照護發展基金挹注下,108 年 7 月 16 日啟用化療調劑室,提供肺癌、頭頸癌、胃癌及食道癌之化學治療,已有 251 人次受惠在地接受治療。歷經多年努力,金門縣的急重症在地醫療量能逐漸提升,金門醫院亦提升至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各類轉診率也皆有顯著下降,而腫瘤放射治療的在地化,即是金門急重症照護更上一層之關鍵。

楊縣長表示,落實在地醫療可降低金門縣鄉親轉診舟車勞頓之苦及避免相關費用等支出,是縣府團隊一直以來的施政目標,目前縣內心血管疾病、緊急手術、癌症化療等醫療服務皆已到位,在地急、重症照護日趨完善,其中癌症治療為未來發展最大的區塊,癌症治療在地化最後一塊拼圖就是腫瘤放射治療。縣府及衛生局會繼續與中央溝通並爭取經費籌建放射腫瘤中心,縣府亦承諾,放射治療中心成立後之營運虧損,可由縣府相關經費予以補助,期望中央地方攜手完成金門癌症之放射治療,以進一步落實醫療在地化。